原以为从中国到南洋谋生就是最终落地生根,一个家庭最终分隔马中两地,印证距离不是阻碍与问题,血浓于水情亲远胜过一切!
关丹华社领袖拿督罗英铭(75岁)生于甘孟,约80年前,祖父母与父母远从中国广州台山来到甘孟落脚,随后大姐、二姐、三哥及他相继出世,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作为家里经济支柱的父亲,在他两岁时,更被诬衊是支持马来亚共产党者,随后被送进关丹监狱。
“我记得小时候,母亲带着我到监狱探望父亲,随后政府让父亲选择,继续坐牢或返回中国,父亲最终选择返回中国广东台山小镇生活。”
他说,父亲在中国再娶第二任妻子组家庭,并育有两名儿子。

在物资匮乏落后的年代,他们一家人仅靠著书信联系,罗英铭在学会读书写字后,开始提笔给父亲写信。
“在我的成长岁月,父亲没有缺席,只是远在中国,犹记得1974年,即马中50年前建交时,母亲与大姐排除万难,一家人经历内政部面试等各种繁杂程序,最终有机会踏上中国土地,回乡见父亲。”
他说,在分离长达24年再相聚,父亲早在两天前从台山出发,经过多翻颠簸终于抵达母亲与大姐下榻在广州的酒店,一解思亲之情。
“当年的我开始创业,做小本生意汽车冷气安装,再与兄姐们一起寄钱回乡给父亲。”
他说,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平日都以书信来往,直到后期弟弟上班的公司有电话,他都会打电话到公司与弟弟联系,包括安排时间到台山探亲。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membershipFn.push(function(privilege) { if (!privilege.includes(\"premium_ads_flow\")) { let element = document.querySelector(\'#subscibe-text-promo-in-article\'); element.classList.remove(\'d-none\'); element.classList.add(\'d-flex\'); } });
40年后父子再相见
罗英铭在43岁时,终于见到父亲罗伟章!
亲情与爱不能分隔,他感叹表示,亲情跨越时间距离限制,他在年轻时因持红登记(非公民)无法办理护照出国,直至1991年,父亲在事隔40多年以后,以游客身分到大马探亲,全家人往梳邦机场接机,喜极而泣激动与父亲相拥。
虽然父亲在中国有家庭,罗英铭在获得大马身分证后,数十年以来,秉持百善孝为先的观念,每年都会回台山两次探访父亲,他说,父亲在84岁时辞世,他带着太太与姐姐回乡奔丧。
他说,虽然父亲已不在,但他仍与中国小妈及弟弟保持联系,彼此互相探访,包括儿子在关丹结婚时,弟弟也举家到来出席婚礼,顺便到处观光,虽是同父异母的弟弟,但没有隔膜,一样称小妈为妈妈。

穷乡僻壤变繁华都市
中国发展一日千里,繁华都市三两年大蜕变!
罗英铭说,自1991年起,中国的发展迅速,经济起飞,他犹记得回乡时看到邓小平指着:“不开放,死路一条”巨型广告板,接着下来的发展让人刮眼相看,万丈高楼,高耸建筑物,欣欣向荣,不再像从前黄泥路,不再穷乡僻壤包括江门。
“小镇乡下美食不胜枚举,到处活鲜市场,探亲也饱尝各种美食,非常享受,每次回乡都会玩上一段日子。”
他表示欣喜,马中建交50年,各有利的政策拉近两国之间共同发展,包括大马人入境中国免签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