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0日讯)肉骨茶被列为国家美食遗产一事引起热论后,如今有一名巫裔网民指出,印尼美食“肉丸”(Bakso)中的“肉”一词,也是源自于福建话。
这位名为沙里扎阿兹旺的网民日前在面子书说,他是到印尼时,认识到印尼美食“肉丸”,而当中的“肉”一词,与“肉骨茶”的“肉”一样,都是源自福建话。
“我获知在印尼,制作肉丸的方式是使用多余肉碎,制成肉丸。”

一名网民在上述贴文留言说,人们不应对以福建话发音为“Bak”一词感到害怕,因为这是“肉”的意思,并非是指“猪肉”而已。
他指出,以福建话发音的“Bak”或是以华语发音的“Rou”,可以是指任何肉类。
他说,鸡肉在福建话的发音是“keh bak”或“kue bak”,而羊肉和牛肉的发音,则分别是“Eio Bak”和“Gu Bak”。
另一名网民则嘲讽说,其他国家正致力于在教育和经济领域取得发展,但我国却针对肉骨茶的课题争论不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