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日综合电)为庆祝“三八妇女节”,上海市银行博物馆释出近百年的“民国纸钞”,在中南银行1927年第四版纸钞上印有五名女子的半身像,分别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象征共和之意,与传统纸钞上以古先贤、皇室成员等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不同,具有象征意义和女权尊重的意象。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文章称,第四版钞票1927年发行,由英国华德路公司承印,图案为满、汉、蒙、回、藏五族妇女半身像。面额1元的为竖型,正面中文、背面英文,正面上部有3个半身像,中间为袁世凯银元反面图案,反面上部有2个半身像,中部为袁世凯头像银元正面图案;面额10元的为横型,正面2个半身像分布左右,中部为“拾圆”面值字样,背面有3个半身像及英文面值“ten”字样。

值得注意的是,纸钞上的五族妇女图像究竟是以何人形象为模型,至今仍让外界热议。其中,戴满族旗头的女子,最广为流传的是以慈禧太后为模板,与1904年美国女画家卡尔绘制的慈禧油画像完全相符。慈禧太后的典型皇室服饰风格被视为满族人形象的代表,因此在中南银行设计钞票图案时选用。
至于“五女图”中还有一名身着戎装的女子,被认为是来自新疆的乾隆宠妃容妃,也就是以“活体生香”闻名的“香妃”。容妃为回部贵族首领阿里和卓之女,经常以戎装随乾隆出巡,地位仅次于皇后和贵妃。
透过现存的宫廷画作比对,纸钞上的图案和画作上的形象极为相像,或为在封建社会中的女性特殊造型受到中南银行在设计“五女图”纸钞时的青睐,因此被选为“回族”女子的象征。
至于蒙古族和藏族女子的形象,便更加无从考证,只能从当时的旧照片进行比对,可以发现皆为贵族或有身份地位女子的装扮。汉族女子形象头上有回心髻,是在南朝时期出现的发型,在明清两代也受到贵族阶级中的喜爱。
文:综合报导
图: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公众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