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4日综合电)泰国普吉岛附近2个月内二度发现俗称“地震鱼”的皇带鱼,先是1月初在普吉岛南部沙敦府水域捞到一条长达2.4公尺的死亡个体,2月15日又在西部发现另一条更长的2.85公尺个体。
2条鱼的残骸已送往泰国国家科学博物馆进行保存与研究,并计划制成标本对外展示。
据报道,普吉岛芭东海滩以西约8海里(约14公里)的安达曼海水域2月15日有渔民发现一条皇带鱼,使用拖网捕捞上船后确认已经死亡,普吉岛渔业局长与官员获报后前往码头调查。
报导称,这条皇带鱼的残骸除了头部有轻微受损之外,仍算是状态完好,长度2.85公尺、重量8.6公斤,随后在2月18日被送往泰国国家科学博物馆进行更详细的研究。

然而,不到2个月前,泰国沙敦府渔民1月初才在普吉岛南部的安达曼海浅水区发现另一条皇带鱼残骸,长度为2.4公尺,但状态不如这次捕捞到的完整,当时已经送往科博馆利用防腐技术处理,并进行后续研究。
泰国科博馆发文称,这次是泰国第二度发现皇带鱼,对泰国而言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能藉由遗骸进行新的研究,更重要的是,也因此有机会向公众展示在泰国海域发现的稀有海洋生物。馆方表示,2条皇带鱼被视为“国宝”,以最佳的方式保存,研究完成后将以展览形式对外展示。

皇带鱼是生活在海面下200公尺至1000公尺的深海鱼类,是现存最长的硬骨鱼,身长可达17公尺、重达270公斤,鲜少出现在水面上。
民间多年来谣传,皇带鱼现踪是大地震或海啸的预兆,但泰国农业大学海洋生态讲师托恩说明,皇带鱼很少被捕获,是因为人们通常不会在深水区捕鱼,且因为近期印度洋偶极现象,冷水进入安达曼海,才会造成发现不寻常鱼类的状况。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文:综合报导
图:互联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