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延续与已故父母在中国亲人的乡情,乐龄夫妇每年都举办寻根归乡探亲团,希望让两地人的乡谊能世代相传,不因距离而疏远。
劳勿武吉公满新村村民刘茂光(71岁)受询时说,其父母当年从中国漂洋过海来马讨生活,留下家人在中国,惟当年中国不对外开放,父母一直都无法重返中国探亲,
“后来,母亲终于等到中国开放让国人回乡,可她当年已是70余岁,申请回乡的程序繁杂,需要向中国亲戚寄来3封信,并在本地请人翻译成国文,再向大使馆申请批准,且只能通过入境香港,再乘火车进入中国境内。”

他说,母亲当年都自个儿回乡探望弟弟妹妹们,带着一堆的手信回去,而父亲则不曾回乡。
“母亲回乡探亲多次,直至80岁高龄就无法再搭飞机回国,她于100岁那年在劳勿离世。”
他说,直至2000年过后,中国对外开放,他便决定带着妻女及孙子们一行10余人回到父母位于东莞及惠阳老乡寻根探亲,并从那开始,与中国的堂及表兄弟姐妹建立起密切关系。
“除了疫情期间的3年,其余10多年几乎都风雨不改前往中国探亲,我们也带着孙子同行,希望他们以后也能延续回乡寻根的习俗。”
他也分享说,朋友也多次随行,而中国人一贯的热情作风,让他们受到热情款待,由于天气寒冷,常以火锅为主,一桌10余人围在一起用餐,气氛很温馨。
他欣慰地说,两地亲戚能维持乡谊实属不易,希望马中两国邦交关系也能永固,带动两地人的经贸、旅游、合作关系。

中国亲戚爱喝大马咖啡
“中国亲戚最爱喝大马咖啡,我们每次回乡,都买上超过30包咖啡当伴手礼。”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membershipFn.push(function(privilege) { if (!privilege.includes(\"premium_ads_flow\")) { let element = document.querySelector(\'#subscibe-text-promo-in-article\'); element.classList.remove(\'d-none\'); element.classList.add(\'d-flex\'); } });
刘茂光的太太巫美丽(70岁)说,几乎每次出发往中国都必须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而回程也是满载而归,带着亲戚满满的心意回来。
“他们很爱咖啡,尤其近年新推出的猫山王咖啡,还有本地的美绿(Milo)也深受他们喜爱,每次都会带几十包回去。”
她说,每趟回乡都是逗留10天至15天,尽享各种道地美食,至于客家菜味道与本地相似,如梅菜扣肉、古老肉、焖鹅,都让他们垂涎。
她惊叹地说,中国发展神速,每一年回去,地方上改变很大,以往的小路如今几乎变成高速公路,道路四通八达。
“我们每次都会带孙子同行,让他们体验当地村落生活,包括学习如何叠泥土及烧柴做窑鸡、传统打水,见识如何晒腊肉等。”

传统老房子改建公寓
刘茂光说,中国发展神速,让人惊叹,许多传统老房子都已拆除成了高楼公寓,但也因此流失了传统“古早味”。
他说,中国亲人都把老屋改造成5层楼公寓,一个大家庭同住在公寓里,生活环境及素质已大大改善,摆脱以往的贫困生活。
他笑言,中国亲戚家的一张饭桌,已是要价人民币30万。
他也回想说,以前到访母亲的老家,房屋简陋及小,同个区域都住着同个姓氏的家庭,不像本地的新村,结合不同籍贯及姓氏的住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