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峇株巴辖15日讯)马来档东主配合农历新年,穿上有祥龙图案的唐装,在摊位悬挂红彩、红灯笼,并张贴春联及贺岁横幅,甚至不间断播放喜气洋洋的新年歌,让华裔顾客倍感亲切。

位于峇株巴辖王国花园罗丹敦卡路(Jalan Rotan Tunggal)路旁的“希达雅食档”(Gerai Makan Hidayah),虽是马来人经营的饮食档,但在新春布置上,却非常讲究,不知情者看到红彤彤的布置,听到耳边传来的新年歌,还以为踏入一间华人摊档。

该饮食档主阿布峇卡(58岁)在该处营业逾10年,近年来每逢农历新年,都会费尽心思进行新春布置,让摊位洋溢着新春气息。
阿布峇卡告诉《中国报》,其食档的顾客有逾60%是华裔,因此每逢农历新年到来,他都会特意为摊档增添新春装饰,包括在天花板悬挂红布、红彤彤的灯笼,让整个摊档洋溢着喜气洋洋的红色调。

其墙上也挂着一条四语贺岁横幅,分别以华文、英文、爪夷文、马来文写上“新年快乐”,右下角是阿布峇卡与妻子再诺(57岁)的合照。
再诺指出,其丈夫也买了两件“中国风”的唐装,在新年期间穿。

“平时他只是到摊档巡视,但到了农历新年,他就会穿上唐装,特地下手制作印度煎饼给顾客吃。”
今早记者到访时,阿布峇卡就穿着长袖的唐装、头戴宋谷帽,马不停蹄地亲手制作印度煎饼。

其饮食档售卖印度煎饼、椰浆饭、隆冬(lontong)、马来炒面、炒米粉等,每天早上7时营业至中午12时,每逢星期一休息。
除了农历新年进行新春布置外,阿布峇卡也会在开斋节进行佳节布置,希望在各族欢庆佳节时,带给顾客喜庆的气氛。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membershipFn.push(function(privilege) { if (!privilege.includes(\"premium_ads_flow\")) { let element = document.querySelector(\'#subscibe-text-promo-in-article\'); element.classList.remove(\'d-none\'); element.classList.add(\'d-flex\'); } });

新年歌 年初一播到年初七
巫裔东主自己到峇市布店街买红布,并选购3个录好新年歌的随身碟,在大年初一至初七,播足7天的新年歌。
阿布峇卡说,其中一个随身碟有40多首新年歌,另一个则有12首,这些新年歌会不断重复播放,直到大年初七。
其妻子再诺说,由于开档多年,常接触华裔顾客,其丈夫懂得说几句简单的华语,甚至会哼唱简单的新年歌。

她说,摊档的新春装饰,都是由丈夫亲自下手布置,就连红布也是到峇市布店街选购,虽然花了不少钱,但丈夫希望让华裔顾客感受到浓浓的新春 气息。
“毕竟我们都是马来西亚人,逢年过节就要一起开开心心。”
阿布峇卡与再诺育有2男3女,该摊档以二女儿希达雅(29岁)名字命名,而希达雅打从中五毕业后就到该摊档帮忙,阿布峇卡其他儿女及两名女婿也是两夫妇的得力助手。

价格很平民化
钟炜丰(48岁,自雇人士):
平均每周两天会到这里吃早餐,也看着这个摊档从小摊位慢慢扩展到现今的规模。
这里的新春布置让人感觉很亲切,老板还穿上唐装,加上春联、红布及红灯笼等装饰,还有新年歌听,让人感觉犹如踏入华人饮食档。
这个摊档还设有厕所,而且食物不错,价格也很平民化,吸引不少华裔顾客上门光顾。

很多华裔光顾
●陈振兴(32岁,老师)及吴佩珊(27岁,老师):
我们第一次光顾,就感觉这里与众不同。
巫裔老板穿着一身唐装,亲手制作印度煎饼,偶尔还哼唱几句新年歌,让我们忍不住把目光转向他。
挂满的红布、红灯笼,还有墙上的贺岁横幅、春联等,都让人感觉喜气洋洋,也难怪会吸引这么多华裔顾客上门。

感觉像到东马
●吴展福(60岁,退休人士)及傅紫薇(58岁,退休护士):
这个马来摊档的新春布置,让我们感觉好像来到东马。
巫裔老板通过新春装饰,营造种族和谐气氛,值得其他摊档仿效。
老板为人很亲切,食物价格也很平民化,我们接下来会常来光顾。
(本报沈俊荣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