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望茫茫家乡远,南寄浩浩家书珍;在资讯发达,用手机即可弹指发送千里讯息的时代,人们已很难体会,古早时期,人们收到家书时是如何的雀跃万分。
今年70岁的郑瑞娟说,相比35年前第一次去,第二次去时的中国已相当发展,最明显是早年大家都是骑脚车,如今已是满街汽车,去到也有客货车可载客到乡区的祖家,方便许多。
郑瑞娟说,当年父母南来后就只能靠家书,和父母与亲人述说心中的挂念与关怀,字字句句都是泪,满满的流淌着思念之情。

她说,可惜的是年代久远,中国的祖父母已逝世,之后父母也离世,家书已不知去向,未有流传后人。
“幸好那个时代的人们爱收集邮票,甚至买集邮簿收藏,我就收藏一部分中国家书的邮票,如今应该有些价值了。”
郑瑞娟说,她不仅收集中国的邮票,当家人寄信给中国亲友时,也托他们下回寄回信来马时,也请把上一封书信的我国邮票,剪下来放入信里一同寄回来我国。
“因为有盖印的邮票才值钱,虽然是我们国家本身的邮票,但这是寄到中国去的,然后辗转又寄回来我们这里,千里迢迢的呢。”

郑瑞娟说,她在35岁时,曾和田亲回到中国广东恩平的祖家,在那里住上一个月,感受到亲友热情招待,留下美好的回忆。
“可惜当时祖父母已经不在了。我和母亲获当地亲人热情招待,在那里度过开心的岁月,过后一直都想要再回去。终于18年前,安顺古冈州会馆有举办广东探乡之旅,我又报名前往,但这次母亲年迈没有跟随。”
她说,第二次去到,亲人生活与环境大有改善,包括已有洗衣机、电视机、冰橱等家电,他们也耕田及种植许多蔬菜,过上有品质和健康生活 。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membershipFn.push(function(privilege) { if (!privilege.includes(\"premium_ads_flow\")) { let element = document.querySelector(\'#subscibe-text-promo-in-article\'); element.classList.remove(\'d-none\'); element.classList.add(\'d-flex\'); } });

第二次到访中国
生活环境大改善
郑瑞娟说,相比35年前第一次去,第二次去时的中国已相当发展,包括厕所已大幅改进与保持基本卫生,之前是没有门的,只是以布帘遮着。
她说,中国的教育也做得很好,再回去时,老一辈的亲人都过上安稳的日子,有些人家的孩子也到海外如加拿大等国工作与生活,足见他们有受到良好的教育。
另外,郑瑞娟说,早年父亲是单独来马工作,后来家里人担心他会娶本地女子,就要他回乡成亲,过后就带母亲返回我国落地生根。
“这期间父母都有寄些钱回家乡给双亲,直到他们都逝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