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7日综合电)人类活动正向水系统排放大量的氮、病原体、化学品和塑胶,特别是来自农业肥料的氮,助长藻类生长、阻塞水道,威胁海洋生物并损害水质。德国和荷兰科学家的新研究更发现,氮对水源的污染将恶化全球水资源稀缺的危机。
这项刊登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新研究,分析了世界各地的河流,这些流域是饮用水的主要来源,也是城市和经济活动的枢纽。

根据研究作者的电脑模型,面临严重缺水的次流域数量,是2010年之前认为的两倍,并且在未来几十年可能会更糟。研究员表示,2010年在氮污染对水质的影响,全球有2517个次流域面临缺水;若根据基于传统评估只有984个。
研究也发现,到2050年这个数字可能会上升到3061,估计将影响大约68至78亿人,比传统估计多出约30亿人。
研究主要作者,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Wageningen University & Research)的王梦如(Mengru Wang;音译)表示,水污染确实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使大自然和人类使用水变得不安全。
研究的共同作者、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中心(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高级科学家博迪尔斯基(Benjamin Bodirsky)也表示,仍有改善这种情况的选择,然即使在最乐观的估计中,欧洲、中国和印度等重要农业地区的氮污染,仍将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准。
博迪尔斯基进一步说,透过更有效的化肥使用和更多的素食,及让更大比例的全球人口连结到水处理设施,将可以阻止水供应的恶化,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逆转。
此外,联合国气候科学小组也表示,目前世界约50%人口每年至少面临1个月的严重缺水,并警告说全球暖化影响和需求上升是全球供应的主要风险。
文:综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