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沙27日综合电)波兰两所大学专家即将在下个月发表于《整体环境科学》期刊的最新研究指出,寄居蟹以贝壳作为身体的“盔甲”,但现在愈来愈多寄居蟹只能使用人类丢弃的垃圾当壳,包括塑料、金属、玻璃等,而在16种陆生寄居蟹中,更有多达10种被迫使用“人造贝壳”。
《华盛顿邮报》及英国广播公司(BBC)26日报导,华沙大学城市生态学家苏尔金和同事贾吉洛,以及波兹南生命科学大学学者迪来夫斯基,对社交媒体和照片分享网站上公开的寄居蟹图像分析,配合过去的科学文献,发现386例寄居蟹被包裹在人类丢弃的垃圾、而非贝壳中的案例,其中约85%使用塑料盖,其他则使用金属和玻璃。
苏尔金更指出,根据他们的统计,世界上16种陆生寄居蟹中,有10种都使用人造垃圾当“庇护所”,且在非洲到中美洲的热带地区都观察到这种情况。这份研究首次证实,寄居蟹使用人造材料当壳,是一种在全球各地发生的现象。
苏尔金推测,寄居蟹选择塑料垃圾当壳,可能是因为塑料垃圾可让它们在受到污染的环境中伪装得更好,也可能是海岸上的垃圾比合适的贝壳还多。

想透过独特外壳吸引配偶
此外,寄居蟹也可能是想透过独特的外壳来吸引配偶,而塑料垃圾也比较不那么重,或气味没那么明显。2021年一项研究发现,寄居蟹似乎会被塑料释放的化学物质吸引。
然而,塑料对寄居蟹而言可能会致命。2019年在澳洲偏远领土“科科斯(基林)群岛”的一项研究发现,岛上有超过50万只寄居蟹爬近瓶子等物品中,结果被卡死。
与大多数具有自然钙化腹部的螃蟹不同,寄居蟹生来就有柔软的身体。它们长大后会寻找贝壳居住在里面,可以缩回贝壳中自我保护或伸出腿四处逃窜;随着愈长愈大,也会去寻找更大的贝壳。
报告质疑,海洋中大量的人造垃圾可能会让寄居蟹走上演化的新途径,“人造贝壳是为寄居蟹的进化轨迹奠定基础,抑或这是‘人类世’的一个生态和演化陷阱?”
最近一项试图量化塑料污染规模的研究推估,目前至少有171兆件塑料漂浮在海洋中,若不采取行动,这个数字可能在2040年增加近两倍。伦敦大学学院材料科学教授米奥多尼克呼吁人类学习寄居蟹重复使用塑料,而非用过即丢。
文:《华盛顿邮报》、英国广播公司(BBC)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