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塞尔、华沙27日综合电)古罗马人是出了名的热爱葡萄酒,但当时美酒风味与酿造过程至今仍是谜。
比利时、波兰两国考古学者最近发表研究成果显示,古罗马的葡萄酒口感微辣,带有好几种特别的香气,颜色多样。这是学界首度针对古罗马时代的葡萄酒外观、气味、口感提出见解。
综合美国《新闻周刊》、《迈阿密前锋报》、英国《每日邮报》报导,比利时根特大学学者凡林柏根、波兰华沙大学学者科玛合组团队,研究古罗马人用来装葡萄酒的大型陶瓮。这种陶瓮呈蛋型,上下窄小、中间圆广,不仅用来保存葡萄酒,也用于葡萄酒产制与熟成。
分析得知,2000年前古罗马的葡萄酒口感微辣,香气类似烤面包、烤核桃、苹果、咖哩。这与陶瓮材质特性与存放方式大有关系。

研究团队认为,西元2世纪或3世纪到3世纪或4世纪这段期间,古罗马人广泛使用陶瓮,酒窖到处都有,这代表当时酿酒工业发展已达空前水准,“古罗马人酿造的葡萄酒,比目前一般认知的品质更好、风味更佳、水准更稳定”。
由于陶瓮顶端与底部狭小,葡萄果肉果皮在熟成过程可避免与葡萄酒过度接触,如此一来能延长葡萄酒的保质寿命,并且变成“美丽的橙色”。
凡林柏根说,这是学界首度仔细审视古罗马酿酒容器有何作用。现代葡萄酒的分类概念,对于理解古罗马葡萄酒的本质没有帮助。例如,当时并无标准细分白酒与红酒,葡萄酒有很多种颜色,从白、黄、金、琥珀、棕、红、黑都有。
研究人员发现,古罗马人把陶瓮埋入地底下,陶土材质有许多细微孔洞可在发酵过程发挥氧化作用,藉此控制葡萄酒的温度与酸碱值,促使葡萄酒表层酵母生成一种名为“葫芦巴内酯”的化合物,这正是微辣口感与上述香气的来源。受到良好控制的氧化过程是酿造优质葡萄酒的关键之一。
古罗马人葡萄酒的质地则与现代葡萄酒稍有不同。凡林柏根说,陶土使得葡萄酒入口产生“偏涩偏薄”的感觉,如此口感广受古罗马人欢迎。
凡林柏根表示,整体而言,古罗马人很了解酿酒过程,而且“这种陶瓮绝非普通的容器,而是经过精确设计的产物,材料、尺寸、形状均有助于产制佳酿”;陶瓮埋入地底下的酿酒法,简单又巧妙,“装满陶瓮的大型酒窖,必定是经济条件发达的情况下才有的大手笔投资,这证明古罗马共和晚期至帝国初期民间繁荣的程度”。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当时许多家庭应该都买得起陶瓮,酿酒甚至可能是家庭日常生活环节,葡萄酒是古罗马社会大多数人有能力消费的物品。研究成果本月23日发表于《古物》(Antiquity)期刊。
文:美国《新闻周刊》、《迈阿密前锋报》、英国《每日邮报》
图:互联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