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3日综合电)曾经生活在中国广西一带、高达3公尺的远古巨猿“步氏巨猿”,其灭绝原因一直是个谜,10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认为,步氏巨猿是因为地球经历气候变化,干旱增加,导致它们爱吃的食物减少,它们却无法随着环境变化调整,最终灭绝。
这种“步氏巨猿(Gigantopithecus blacki)”,高3公尺、重达295公斤,是迄今科学界所知世界上最大型猿类,也是地球有史以来体型最大的灵长类动物,但是它们庞大的体型或许也成了生存弱点。
1月10日在《自然》期刊发表的这份研究报告共同作者、澳洲南十字星大学研究员乔安斯—博约说,“这是个庞大的动物,十分巨大,当食物开始变得稀少,它们因为体型太大,没办法爬上树去寻找新的食物来源”。
步氏巨猿是植食性,吃热带森林里的果子、花,在中国广西生存了大约200万年。1930年代一名德国学者在一家香港药商发现一颗灵长类动物牙齿,步氏巨猿才首度为人所知,但是迄今所发现的步氏巨猿化石相当稀少,其灭绝原因也一直是谜。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远古人类研究所,和澳洲、美国等多国研究人员合作的这份研究,首度建立有关步氏巨猿灭绝的脉络。

体型太大
依赖吃树皮、树枝
研究人员分析广西22处洞穴中保存的花粉、沉积物样本以及牙齿化石,发现当地森林的花果在大约60万年前开始减少,当时该区域正经历越来越多的干旱,森林减少、草原增加。在食物不够时,较小型、灵活的猿类能够爬到树上寻找不同的食物,但是步氏巨猿体型太大,只能依赖吃树皮、树枝和其他不营养的食物,报告共同作者、中国研究人员张颖奇说 ,这是“一大错误”,最终导致这种巨猿的灭绝。
步氏巨猿因为庞大的体型,尽管食物稀少,但它们对食物需求量依然很大,参与研究的澳洲麦考瑞大学地质年代学家魏斯特威说,“令人惊讶的是,它们在这时的体型还增加”。步氏巨猿并非迅速消亡,研究认为,它们可能是在21万5000年前到29万5000年前之间逐渐灭绝,比先前所认为的时间还要早。
魏斯特威强调,了解这些人类祖先物种的命运具有重要性,尤其“当第6次物种大灭绝的威胁正在接近之际”。
文:综合报导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