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1日讯)电影《富都青年》票房报捷,故事讲述马来西亚无国籍人士的困境,事实上,无国籍是一个存在我国数十年的问题,尽管这群人生于斯、长于斯,却因为没有个人证件,陷入困境。
《星报》专题报导,莫哈末阿尔德里奇(34 岁)的父亲是马来西亚人,母亲是菲律宾人,出生在沙巴拿笃,直到12岁必须申请身分证时,才知道自己是无国籍人。但出生证明显示他是大马公民。
“(身分证申请)流程一开始进展顺利,但当我和父亲一起到国民登记局时,却被告知情况有些复杂,需要更多时间。
“后来,为了更好的生活,我的家人搬到西马半岛。我父亲到布城国民登记局,却被告知我的身分证‘问题’需要在沙巴解决。
结果,莫哈末阿尔德里奇被迫上诉以继续接受中学教育,但迟了一年才入读中一。

无法读大学从事零工
“2008年,当我完成大马教育文凭(SPM)后,我意识到身分证的重要性,因为我无法进入大学。”
莫哈末阿尔德里奇原本想要攻读资讯科技课程。
之后,他也被迫从上班的公司辞职,因为他无法注册雇员公积金(EPF)和社会保险(Socso)帐户。
此后,他只能从事零工,包括清洁工和水管工。没有银行户头的他也担心没有未来积蓄。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membershipFn.push(function(privilege) { if (!privilege.includes(\"premium_ads_flow\")) { let element = document.querySelector(\'#subscibe-text-promo-in-article\'); element.classList.remove(\'d-none\'); element.classList.add(\'d-flex\'); } });
尽管他的两个兄弟姐妹都是大马公民,但他多次尝试申请公民身分都未能成功。
他声称,国民登记局官员甚至建议他根据母亲的公民身分,申请菲律宾护照。
他也因为负担不起律师费而作罢,但当他把问题提交各政府部门时,却又被踢来踢去。
所幸的是,他孩子的出生证明上是马来西亚公民,让他松了一口气。
父母没注册结婚 黄佩仪成非公民
父亲中风、越南籍母亲去世,12女童黄佩仪被迫扛起照顾家庭的重责;更悲哀的是,由于亡母是外籍女子,她至今仍无法取得大马卡,一直无法上学。
黄佩仪的不幸遭遇已被媒体报导超过一年,但她迄今仍没有公民身分。
由于她的父母没有正式注册结婚,造成她的无国籍身分。她的故事获得数位善心人士协助,其中一位甚至资助她到私立学校上学。
她59岁的父亲黄观富说,他会继续为黄佩仪争取公民身分,希望女儿继续学业。
“我相信教育是最重要的事,我只是希望我能挨到她毕业。”
然而,两人最近并没有得到太多援助,现在主要依靠社会福利局每月300令吉的援助维持生计。

无法就学曾沮丧 这里还是他的家
28岁的陈俊乐(译音)在2008年进入中学后,才知悉自己的无国籍身分。
“开学第2天,我正在上课,就被叫到办公室。然后学校官员告诉我,我不能在那里学习,因为我没有身分证。
“当时,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很沮丧,想知道为什么每个人都可以留在课堂上,而我却不能。”
陈俊乐目前是一家本地制造公司的总执行长。
由于无法申请蓝色身分证,他当年只能申请永久居留的红色身分证。
他说,他花了大约两年,才终于以养子身分获得了红色身分证。当时有人告诉我,尽管他出生在马来西亚,但仍被视为无国籍儿童。
“像我这样的无国籍人士有数百人,但那些我们不知道的呢? 我们大多数人都像普通马来西亚人一样在这里出生,且终生以此为家。”
他希望自己的蓝色身分证申请能够尽快获得批准。
“他们说某些文件丢失” 女儿还是红色非公民
另一名张姓28岁投资顾问说,他与泰籍妻子没有注册结婚,因此她的2岁女儿在出世时,只获得红色的非公民出生证明。
尽管过去两年来,他曾无数次到国民登记局办理手续,但迄今没有成功。
“完成所有申请需要6个月。但是,每次我们去那里,他们都说某些文件丢失了。”
张先生说,她的妻子和女儿必须每4个月返回曼谷。
家人放弃他 他没放弃自己 奔波33年 老天不负拉古
经过33年不懈努力,48岁的拉古于2020年获得了大马公民身分。
“我出生在马来西亚,但仅仅因为我没有家庭,我无法证明任何事情。”
他自小被遗弃,在收容所长大。
他之后向国民登记局发出最后通牒,指如果当局不调查他的案件,他将在王宫前抗议,此事才解决。
“3周后我收到了一封信。”
他说,他对谈如流,但却是个文盲,因为没有证件,他没有接受过适当的教育。
“我没有证件,四处流浪、找住处或找工作都非常困难,现在仅靠打零工谋生。
9392份申请等审批 实际数目其实更多
由于缺乏官方数据,在我国出生的无国籍人士的实际数目,可能比正在等待审批数千份申请还更多。
据非政府组织乡区人力资源发展组织(DHRRA)社会安全主任玛丽妮说,截至2023年12月,该组织已收到约1万6000份申请,其中7000份已解决,500份等待核查,9392份正在等待当局批准。
玛丽妮说,87.55%(8223)的申请涉及非婚生或由马来西亚父母收养的儿童。
“在独立前出生的人占10.68%(1003人),其中大多数申请人是印裔,其次是华裔。另有166人是被遗弃的儿童或弃婴。
她说,根据民事法,非婚生子女的出生登记必须得到父亲的认可,只有母亲在场的情况下才可能进行。
“必须注意的是,当亲生母亲不愿意出面申请孩子的出生证明时,亲生父亲尽管是马来西亚人,却无法填写亲生父亲的名字。
“相反的,他只能在出生证明中被记录为‘线人’(informant)。脱氧核糖核酸(DNA)测试不能确保父亲的名字出现在出生证明上,就好像只有女性才能对非婚生孩子负责一样。”
玛丽妮说,为了解决长期存在的公民身分问题,内政部必须制定和实施明确和包容性的公民法,以防止无国籍状态并与民间社会组织合作。
“它必须审查和修改现有的法律和程序,以防止歧视性国籍法和无国籍状态的影响。”
律师拉丽莎:没标准程序 过不过关关键在官员
处理过许多无国籍案件的律师拉丽莎说,申请公民身分的障碍之一,是国民登记局官员在处理案件时没有标准程序。
“这实际上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取决于你出庭的官员是谁。”
拉丽莎说,21岁以下人士可以根据宪法第15A条文提出申请,该条文规定政府拥有在其认为合适的任何特殊情况下,将其登记为公民的特殊权力。
“但是,当谈到非法性时,第15A条文就很难拒绝。”
拉丽莎说,对于21岁以上的人士,他们必须根据宪法第19条文申请公民身分,但要求是此人必须是另一个国家的公民。
“如果他们拥有(公民身分),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申请马来西亚公民身分?”
拉丽莎说,公民法拟议修正案之一是将根据第15A条文提出申请的年龄限制,从21岁降至18岁。
她也批评降低年龄限制的提议,是开倒车。
“如果修正案通过,它将进一步限制一个人成为公民的努力。”
有人等了50年 需制定通用SOP
拉丽莎说,政府在公民身分申请方面,制定一致且通用的标准作业程序非常重要。
谈到她之前处理的一宗个案,她说,一名老妇十几岁时就提出申请,但等了50年才获得公民身分,因为有关申请是根据宪法中错误的条文提出。
“在我们干预后的几个月内,她就获得了公民身分。”
拉丽莎希望更多的无国籍人士知道,他们的处境并不代表一切都结束了。
去年,政府表示可能会修改公民法,拟议的修正案包括透过登记依法实施公民身分。 因此,被遗弃的儿童必须登记才能获得公民身分。
至截稿前,记者未获得内政部长拿督斯里赛夫丁纳苏迪安的回应。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