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20日讯)辉达稳坐人工智能(AI)晶片市场霸主地位,最新市值超过3.34兆美元(约15.82兆令吉),跻身为全球最大上市公司,但分析师认为,辉达股价还未到顶,仍有近50%的上涨空间。
市场目前预期辉达次季营业额可达280亿美元(约1318亿2400万令吉),即按年升107%;2025及2026财年每股盈利预估为103%及28.5%,而营业额增长预估为91.4%及30.2%。此外,数据中心在今明两个财年预估增长为112%及30.5%。
辉达不只拥有领先的图像处理器(GPU)技术,还构建了完整的软硬体生态系统和科研机构、开发者社区建立了紧密联系。因此,就算英特尔、超微和其他竞争对手投入AI领域,相信也难以撼动辉达地位。
Rosenblatt证券半导体分析师汉斯莫斯曼预计,未来10年,辉达在软件方面的销售将在整体销售中显著上升,而且还拥可持续性,并可能带动辉达的估值持续走高。
他将辉达的目标价从140美元(约659.12令吉)上调至200美元( 约941.60令吉),对比周二收市价为135.58美元(约638.31令吉),有近50%的上升空间。

或面临特斯拉魔咒
不过,研究公司New Constructs创办人兼总执行长大卫特雷纳则认为,辉达估值过高,并有可能面对与特斯拉一样的魔咒,在大量竞争对手入场后导致公司销售放缓及赚幅削减。
辉达的市值在9个月内,就从1兆美元(约4.71兆令吉)涨至2兆美元(约9.42兆令吉),并在短短3个月内,进一步升至3兆美元( 约14.12兆美元)。
今年以来,辉达股价已累涨176%,以过去5年计已累升逾30倍,远超同期纳指升幅。
若以1999年在纳斯达克上市起计算,连同股息再投资因素,辉达至今的回报可达5910.78倍。
黄仁勋自认偏执苛刻
辉达员工形容,黄仁勋是名偏执狂,一直坚信自己想法。黄仁勋接受美国广播公司的访问时,也坦承此事。
当时主持人提到一些与他共事的人口中,黄仁勋似乎苛刻、有完美主义,而且不好合作。黄仁勋却指这形容很准确,因为他认为想要创造卓越的事物,本就不是简单的事。
过去黄仁勋议决把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统一计算架构)内建入公司的GPU中,可是被业界唱衰,就连自家的开发人员也不看好。
不过,黄仁勋还是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决定。他说,CUDA推出后一直找不到关键应用,缺少重要客户支持,却要投入大笔资金继续开发,公司股价一度跌到1.5美元(约7.06令吉)。
随后辉达等到了应用爆发契机,在加密货币热潮兴起期间,辉达的高效能显示卡,能处理比特币奖励的棘手数学问题,令辉达开始受到投资者重视。
之后开发者发现CUDA架构可加速AI应用深度学习的运算效能。2020年底,OpenAI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辉达订单也疯狂激增。
加入中国报官方Telegram:https://t.me/chinapressonline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