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18日综合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实验室里,科学家们发现一个惊人事实:雌雄性哺乳动物的痛觉受体存在显著差异。这项研究涉及人类、鼠类和狝猴,揭示了不同性别的痛觉由不同的分子调节。
科学媒体《IFLScience》报导,当研究团队观察到雄性小鼠的微胶细胞传递痛觉,而雌性小鼠却不然时,这一结果震惊了他们。随后的研究发现,女性的痛觉受体主要受泌乳素(prolactin)影响,使得轻微的疼痛变得更为剧烈;而男性则是由食欲素B(orexin B)调节,产生类似的效果。
研究人员在实验中使用了来自人类捐赠者和动物的神经元样本。虽然每种性别的狝猴仅使用了1只,但人类和小鼠的样本数量足以让研究团队对其结果充满信心。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痛觉传递机制存在显著差异。
研究领导者波雷卡博士表示:“我们的数据支持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即多种物种的痛觉受体,包括人类,可以根据性别进行功能分类。”这意味着,未来的疼痛治疗或许可以根据性别更具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和应用。
研究团队强调,这一发现不仅对于女性痛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更精确的个性化医疗提供新的可能性。例如,针对特定性别设计的药物可以更有效地缓解疼痛。波雷卡博士最近协助发现一种泌乳素抗体,这为开发新药提供了良好起点。
这项研究揭示了痛觉受体的性别差异及其潜在医学应用。研究人员呼吁未来的临床试验应更多考虑性别因素,以提升治疗效果和病患福祉。相关研究成果,6月11日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
文: 《自然神经科学》、台湾《自由时报》
图:互联网 (示意图)
加入中国报官方Telegram:https://t.me/chinapressonline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