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14日综合电)如果你明明没有使用人工智能(AI)进行创作,但却被AI工具判定为“有罪”,甚至于因此失去工作,那你会有什么感觉?
一名居住在美国俄亥俄州、拥有24年资历的当地记者,就因为AI侦测工具的错误指控,导致自己的工作权受损,即便她立刻提出申诉,却依然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嘉苏拉斯 是一名美国地方记者,从事文章写作已经有 24年,她对于AI工具的态度十分明确,嘉苏拉斯说自己并不需要人工智能,毕竟过去20多年来她并不依赖AI完成写作工作,当然未来也不需要。可是,这样的逻辑却没有让她成功保住工作权。
擅长文字工作的 嘉苏拉斯 在一个名为“Writers Access ”的自由写作平台上赚了很多钱,她主要为中小型公司撰写部落格文章和相关内容;到了2023年中期,由于一些客户转为使用 ChatGPT 满足文章方面的需求,导致她的收入出现直线下滑。

然而这还不是AI冲击她工作最糟糕的部分。某日,嘉苏拉斯收到WritersAccess 寄来的一封讯息,指出AI内容侦测工具Originality.AI,将她的创作文章标记为“AI 生成”,但她明明没有使用AI进行写作。嘉苏拉斯当下立刻回信向平台捍卫清白,但并没有得到任何有效回应。
几个月后,WritersAccess 再次发信给嘉苏拉斯,并指出由于她过度使用人工智能进行文章撰写,因此帐号遭到停权,无法再透过平台接案或写作文章,收入也直接归零。
当AI内容侦测成为一门生意
回顾一年半前,当ChatGPT引起全世界关注时,它同时引发了外界的焦虑,众人开始思考如何将AI所生成的文章,跟真人绞尽脑汁所写出来的创作进行区别。
许多新创公司藉此机会,纷纷推出人工智能侦测工具,填补外界的需求和空缺,例如 Copyleaks、GPTZero、Originality.AI和Winston AI等等,全都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并且让AI内容侦测成为另一门炙手可热的生意。
文:TechOrange
图:互联网
加入中国报官方Telegram:https://t.me/chinapressonline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