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3日综合电)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所见的星座与古希腊人甚至早期狩猎采集者所见无异。然而,星空也是一幅不断变化的图景,新的恒星不断诞生,而其他恒星则在消亡。依据美国太空总署(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的搜寻外星智慧研究所(SETI institute)天文学家德布泽尔(James De Buizer)说法,银河系每年约有1.9颗恒星消亡。
这个答案其实相当复杂,首先需要明确恒星消亡的意义。恒星是巨大的热气球,由核聚变维持,将核心内的氢转化为氦。当核聚变停止时,恒星便会消亡。恒星消亡的方式主要取决于其质量。
对于低质量恒星,当核心中的所有氢都转化为氦时,核聚变结束。失去核聚变产生的热量和外向压力,恒星会自行坍塌。在这过程中,核心的压力变得非常大,剩余的氦开始转化为碳并释放能量。根据美国太空总署的解释,恒星的外层大气膨胀并变红,形成所谓的红巨星。最终,恒星会抛弃这层膨胀的大气,留下被称为白矮星的致密物体。德布泽尔表示,银河系中大约97%的恒星,包括太阳在内,注定会成为白矮星。

天文学家可以观察到白矮星,因为它们会发出独特的光谱。他们利用这些讯息,再加上恒星形成率和总数量,来推算每年有多少恒星消亡。德布泽尔指出,估计每两年会形成一颗白矮星。
对于质量是太阳8倍或以上的恒星,它们的消亡过程则不同。这些大质量恒星仅占银河系恒星的约3%,但它们的影响非常惊人。“这些是非常暴力、充满能量的事件,我认为一些人会将其形容为恒星的死亡,”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天体物理学研究生波罗斯基(Eric Borowski)说。这类恒星在核心中融合越来越重的元素,最终变得无法抵抗重力而坍塌。结果是一场巨大的爆炸,称为超新星。根据美国太空总署的说法,恒星的核心会成为中子星或黑洞。
银河系内最近一次观测到的超新星是在1604年,但天文学家估计,银河系每世纪会发生一次或两次超新星爆炸。那么,为什么已经超过400年没有在银河系内探测到超新星呢?天文学家的最佳估计受到银河系形状和密集的气体和尘埃云影响。“可能在银河中心的另一侧有超新星爆发……但我们之间有太多物质……我们无法看到它们,”德布泽尔说。
总的来说,每两年形成一颗白矮星,再加上每100年发生几次超新星,银河系每世纪大约有53颗恒星消亡,约每年1.9颗。理解恒星消亡的阶段是天文学家拼凑恒星生命周期的方式,德布泽尔说。
文:台湾自由时报
图:NASA官网
更多不可错过的热门新闻,请到中国报官方WhatsAPP平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