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8日讯)尽管无人机技术逐渐普及,但国内缺乏安全使用无人机宣导及执法,导致非法操作、安全隐患及竞争不公平等现象浮现,急需政府正视。
研发及科技公司鹏騛科技(Peak Fly)创办人兼总裁林必文指出,在无人机喷洒服务获得业者接受后,有不少农民为了省钱,直接从中国购入无人机及自行组装,然后无准证自行操作或让外劳非法操作,没有任何安全保障。
他说,根据规定,操作250克以上重量的无人机必须向民航局注册,操作员必须上课考试及申请执照,否则个人可在2016年民航条例下被罚款5万令吉或监禁3年或两者兼施,企业可面对最高罚款10万令吉,至于外国人操作大型无人机须额外申请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执照。
他接受“马新社”访问时提到,不过至今民航局及相关单位没有大势对外宣导,以致只有合法从业者在遵守条规。
“政府若再不管制,久而久之变成外劳垄断市场,高科技领域将落入外劳手里。这将使有意从事无人机操作的各族青年失去机会及生存空间,也会令整个行业后退。”
原本从事金融业的林必文是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发现许多农地真空缺乏外劳,当机立断转换跑道从事无人机科技,解决农业及其他行业人手短缺问题,但他没想到疫情结束外劳重返,无人机发展也因此陷入瓶颈。
他希望民航局大刀阔斧大力宣导及执法,让国人知道无人机是受到监管,同时也希望交通部长陆兆福能尽量落实去年提到引进无人机航空管控系统(UASTM)事宜,届时每架无人机起飞都必须提前申请,可保障各方安全。
业者:无人机科技颠覆传统
林必文指出,无人机的绘测、喷洒及多光谱扫描能解决传统农民的大部分痛点,尤其是前期需要工人统计农作量,常会出现漏算或重算,不准确数据将影响日后喷洒施肥等农耕。
他说,在使用无人机绘测前,需要先勘察农地的地形,并向民航局及国家土地测量局申请准证后,便可使用无人机拍摄的数万张照片,合成一张完整的农地绘图。
“许多农民每天与农作物打交道,懂得判断树是否健康,但这经验未必能传承给下一代或接班人,若有精准数据是可以传承给下一代,让他们少走冤枉路。”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membershipFn.push(function(privilege) { if (!privilege.includes(\"premium_ads_flow\")) { let element = document.querySelector(\'#subscibe-text-promo-in-article\'); element.classList.remove(\'d-none\'); element.classList.add(\'d-flex\'); } });
林必文提到,一旦掌握精准树木数量及状况,就能使用无人机有效地为榴莲、油棕、椰子等农作物喷叶面肥和农药,而且用量仅传统的10至15%,不仅节省金钱,也能减少用药超标及影响环境生态。
“种植业是需要约10年才看到结果的行业,以前的农业是靠猜和经验,用时间和金钱试种特定农作物,效率极低。如果种在不对地方,亏钱还不打紧,但时间亏掉就再也追不回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