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7日讯/独家报导)农历新年将至,市民开始热身“办年货”,不少年货都已处在热销阶段,甚至快要“卖断货”了;其中,海味、腊味的销量更是突然激增,目前的市场供应吃紧,商家也在设法补货中。
(本报连利元摄)
而鲍鱼、海参、蚝干、鱼鳔、干贝等,都是目前非常热销的海味;腊味、菇类、枣类等产品,同样面临短缺,且价格稍提高。
隆发海味批发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林俊熙指出,海味的销量比前两个月激增两、三倍。

他在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往年农历新年前夕,海味的销量是逐步增长的,唯今年是销量在去年12月底、今年1月初时,就突然爆炸式地增长。
他说,由于上两个月的销量很慢热,似乎看不到市场的购买欲,进口商也选择减少采购,担心会出现滞销的情况;如今销量爆发式增长,可能会有一些年货断货,商家也在加紧补货中。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membershipFn.push(function(privilege) { if (!privilege.includes(\"premium_ads_flow\")) { let element = document.querySelector(\'#subscibe-text-promo-in-article\'); element.classList.remove(\'d-none\'); element.classList.add(\'d-flex\'); } });
“不过,也得视生产商是否有充足的现货。以鲍鱼为例,如果中国生产商还有现货,就可以在一周内运抵大马。
“不过,如果没有现货,鲍鱼加工需时一周、后续标签、申请出口准证又需时一周,还要等船运排期,恐怕就来不及了。”
部分菇类断货
林俊熙也提及,国内部分港口似乎出现阻塞问题,一些货源原定在1月9日运抵,如今一再延误至1月21日才运抵,离农历新年只剩最后3周。
“由于种种担忧,不少商家也不敢冒险进货,宁愿卖完现货就算了。”
林俊熙解释,由于中国在过去12月的气温骤降,导致香菇、冬菇、蘑菇、白灵菇等菇类无法生长,中国境内也面临短缺。
“一些菇类甚至完全断货。冬菇之所以称为‘冬’菇,因为它们生长在冬天。不过,他们在气温10度至零下负5度左右,且有早、晚温差下,才能生长。”
商家乐观看待新年衣等旺市
新衣是农历新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服装销售市场有所放缓,但商家乐观看待接下来的买气。
大马时装批发进出口商会会长拿督黄锡琦指出,如今已不像新冠疫情刚结束初期,消费者少了冲动消费、报复性消费的模式,反而在消费方面更为理智、谨慎。

“市场虽然有所放缓,但我们预期销量与去年不相上下,毕竟华人常说‘衣食住行’,即使再穷还是得过年,再穷还是会买一、两套新衣。”
他提及,华人一般都会比较慢热,而且刚刚才经历开学期,父母需要准备新校衣、校鞋,前阵子也耗费了一笔开销。
“因此,我相信过了这一周或下一周,也就是农历新年前的两周,才会看到购物热潮。”
谈到售价时,黄锡琦直言,受到运费、汇率的影响,服装的售价必然会增加,至于涨幅则因公司而异。
余仁生礼篮销量增15%
礼篮是农历新年期间的送礼佳品;尽管目前距离农历新年还有一个月,但不少企业已开始订购礼篮,且销量也比往年来得更好。

其中,余仁生门市经理苏秋吉指出,现阶段,主要都是公司在采购新春礼篮,且这部分的销量比往年增加15%。
他相信,多两周也会迎来个人的采购潮。
他补充,余仁生今年推出81款价位介于98令吉至3万2888令吉的礼篮、礼箱、礼袋;虽然在百物高涨的时代,但礼篮的价位依然维持。
另一方面,主打网络平台售卖礼篮的Hamper2u东主陈志发也说,2024年截至目前的礼篮销量,相比2023年同期来得更热销。

他认为,由于受到社交媒体的影响,农历新年的气氛来得早,礼篮的买气也随之提早。
他举例,社交媒体早在两个月前,就开始出现各式各样的新年歌曲,这带动了农历新年的气氛,也促使华裔更早“办年货”。
“这对我们也是好事,拉长了我们卖礼篮的时间,不会集中在最后两周才来抢购。”
与余仁生的情况相似,Hamper2u现阶段的客户,也主要以公司为主。
另外,陈志发提及,养生为主的礼篮,更受市场青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