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24日讯)两名华裔男子先后掉入电信诈骗陷阱,以为心仪轿车价钱比市价便宜一半,在支付订金后收到“中奖”喜讯,结果空欢喜一场,最终轿车没到手,各损失逾9万令吉和逾3万令吉!
两名事主庄先生(24岁,运输销售总监)和张先生(37岁,待业)通过面子书接触到同一家车行,双双掉入骗局,并于今早通过巴生社会工作者陈彼得召开记者会,叙述诈骗过程,提醒民众提高警惕。

来自柔佛州的张先生指出,本月14日浏览面子书时,无意中接触到一家车行,经过接洽,事主获知对方有售卖进口车,他想购买的一款四轮驱动车竟比市价便宜一半。
“我是要用作工作用途,市价约12万令吉,但对方只开价5万令吉,因希望能尽快投入工作,在对方要求下,隔天汇款3000令吉订金。”

庄先生则于本月18日,在面子书接触了同一家公司,准备购买一辆房车,市价约23万令吉,但是该车行只开价11万8000令吉,于是将订金汇入对方指定户头,便等待心仪房车的到来。
老千为了博得事主信任,甚至发送了一张身分证自证,若有什么问题可以找到他,但是因为整个过程由始至终都是线上进行,无法核实对方身分。

“我们在支付订金后,接获对方通知,指我们获得公司送出的iPhone 15幸运抽奖,试图加强我们的信任和信心。
两名事主补充,对方甚至发送所订购的车子照片和影片给他们,还有合约、轿车规格等文件、线上追踪进度系统(TrackingSysyem)等,以降低事主的戒心,方便对方的后续敲诈动作。

回马创业 堕诈骗陷阱
张先生原本在新加坡担任巴士司机,由于健康亮红灯,无法通过当地体检,无法更新工作准证,因此一心想回国创业,岂料堕入诈骗陷阱。
他说,他想利用积蓄购买一辆四轮驱动车创业,结果所有积蓄几乎被骗光。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membershipFn.push(function(privilege) { if (!privilege.includes(\"premium_ads_flow\")) { let element = document.querySelector(\'#subscibe-text-promo-in-article\'); element.classList.remove(\'d-none\'); element.classList.add(\'d-flex\'); } });
“我已婚,有一名正就读幼儿园的孩子,每个月生活开销沉重,没想到一心要创业找生计,却掉入了诈骗陷阱。”
他前后一共汇款了3万4340令吉给对方,因为对方总会用各种方式要求他汇款,并不断强调他先支付的款项,最终会获得回扣。
老千要求付各项费用
庄先生指出,老千会要求他们支付保险和路税的款项、关税局费用、进口税等费用,不断压榨他们的钱财。
他说,从本月19日开始汇款至对方指定的户头,数额介于3850令吉至逾8000令吉之间,3天内一共转账了9万4150令吉,最后一笔是于本月21日,当天他前后转账了6万4880令吉。
“后来,发现不对劲,马上致电全国诈骗应对中心热线997,试图拦截汇款,目前在等待答覆,如果成功截停6万4880令吉的转账额,我的损失是2万9270令吉,如果截停不了,损失超过9万令吉。”
他说,过程中他曾觉得不妥,试图喊停交易,不料对方就开始带威胁性的口吻,例如曾说知道其家人住在什么地方,会安排人找上其家人,因为担心家人的安全和想申领回之前已支付的款项,他只好继续“就范”。
依据老千提供位置
找不到车行
庄先生和张先生跟着老千所提供的位置,到巴生港口上门找该家车行,发现没有该车行的存在,两人也因此结识,并从保安员口中获知之前已有许多受害者,尤其是开斋节期间,很多巫裔被这家“车行”欺骗而找上门。

两人过后决定通过巴生社会工作者陈彼得安排召开记者会,让更多人了解这类诈骗案。
陈彼得指出,国会议员、政府需要严正看待我国日益严重的网络电信诈骗案件,并要严惩租借银行户头的人士。
他也提醒民众,如果在网上购物,务必要提高警惕,如果情况允许应该避免在社交平台交易,因为社交平台太多陷阱,有些连商业注册也可以造假。
他希望警方能加速采取行动,尽量协助事主取回被骗的钱财,他同时会致函武吉阿曼警察总部和通讯部,要求执法单位重视诈骗案日益严重的问题。
(本报陈毅强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