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9日讯/独家报导)波德申早前发生青蚝受生物毒素污染,导致食用者中毒的事件敲响环境污染警钟,海洋生物科技专家表明,有害藻华(HAB)事件就是环境试图从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中,恢复生态平衡。
博特拉大学民都鲁分校动物科学与渔业系高级讲师陈在喜博士直言,人为因素是有害藻华事件的主要问题,表明受污染的水源或高‘养分’的水,将成为有害藻类生长的肥料。

“我们无法控制照射在水域上的阳光辐照度,能做的就是控制环境中给予藻类的‘养分’。”
“这些‘养分’就是通过污染形式出现,如农业活动中未使用或过量肥料,及包括垃圾、厨余、洗涤剂和灰水(greywater)等家居废物,被冲入水生环境。”
“我们也应减少释放到环境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首先会释放到大气中,然后溶解到水生环境中。”
陈在喜回应《中国报》询问时说,有害藻类与陆生植物相似,其生长依赖阳光、养分和二氧化碳来进行光合作用。
他提及,一旦生长因子受到限制,有害藻类数量自然会减少,最终相继死去,但这会引发另一个问题,即缺氧,因为死去的藻类,会消耗水中的氧气进行分解。
在这种环境下,就会造成水中生物可能缺氧而死亡。

至于波德申青蚝受生物毒素污染一事,陈在喜说,海鲜污染和人类中毒事件,就是在有害藻类激增繁殖之后发生,而贝类已累积了这些藻类的毒素。
波德申早前有8人疑食用青蚝集体中毒进院,其中2人送入加护病房,大马渔业局随后证实患者所食用的青蚝被危险生物毒素污染,不适宜食用。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membershipFn.push(function(privilege) { if (!privilege.includes(\"premium_ads_flow\")) { let element = document.querySelector(\'#subscibe-text-promo-in-article\'); element.classList.remove(\'d-none\'); element.classList.add(\'d-flex\'); } });
麻痹性贝毒普遍
不同种类的有害藻类,含有不同的生物毒素,会造成不同的症状,而国内最常见的是麻痹性贝毒(PSP)。
大马渔业局副总监旺慕哈末阿兹南早前提及,化验结果证实,有毒青蚝来自波德申水域尤其老港甘榜直落及双溪斯嘉旺水域,而这些水域存有危险的藻类物种,包括原甲藻(Prorocentrum)、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及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对此,陈在喜指出,原甲藻会导致腹泻性贝类中毒(DSP),主要症状是腹泻,且将来得肿瘤的机会较高。
“亚历山大藻会导致麻痹性贝毒,这是一种神经毒素,会阻断钠通道或神经元从身体和大脑的双向传递。”
“想像一下你的心脏麻痹,无法再将氧气运送到身体各部位。”
他说,拟菱形藻则会导致失忆性贝毒(ASP),导致短期记忆力丧失。
他补充,当双壳贝类或蛤蜊食用水中的微藻,藻类的生物毒素或在其体内积累,但不会对其造成负面影响,只有在人类食用贝类时,毒素才会显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