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05)
人口稀少的小乡镇,不长的两条街道,只有大约30间店铺。其中6间是传统咖啡店、药材店和百货店各3家、男女理发店共3家,2间自行车店和1间金铺。但是,偏偏是经营杂货生意的,就至少有10家!弹丸之地激烈竞争的杂货生意是可想而知。
我始终觉得杂货经营不是一门划算的生意。除了营业时间冗长和特别忙碌,利润也不高。遇上长期赊账拖账、甚至赖账的街坊邻里,更是偷鸡不到折把米、血本无归的生意。杂货行业,委实是一桩苦命的活儿。
逐渐长大后,我曾经发誓这辈子不再沾染杂货店铺生意。697的劳作时间,成为我沉重的童年阴影。所谓697就是清早6点开工,晚上9点打烊和每周工作7天。所有在店铺帮忙的亲人,皆分文未取。如果单靠杂货店铺生意量支出,根本就无法支撑一家11口的生活。

一年365天无休
我们还要仰赖种植栳叶,以蔬菜剩食饲养家禽外,父亲和大哥,以及表哥,每天还得抽出时间外出承接各种散工补贴家用方勉强糊口。
杂货店铺一年365天无休的工作压力,对现代人而言是罔视童工和劳工法令的作业。但是,处于那个艰苦大时代却又变得合情合理。从心智磨练角度来说,经历童年那段苦涩磨练后,反而对长大后为五斗米折腰的体力劳苦不觉得是什么苦差了。
二姐是在大姐出嫁后,成为全家大小的厨娘。拿着全家人每天三餐限量消费的10令吉马币,堪称巧妇的二姐也总能应付无米之炊的挑战。
二姐持家的本事不比大姐逊色,除了炒饭和稀饭,偶尔也加入自家园地的番薯。晚餐饭桌上,大葱、马铃薯和咸鱼都是常客。从熟烂堆梳理出的大葱、切掉发芽部分的马铃薯,以及开始变质的咸鱼,在她巧手之下变为饭桌上的佳肴,这些卖剩的食物,倒也养大了一群穷人家的孩子。
顾客初一上门
农历初一和十五一般都是佛教徒持素不杀生的日子。我们家孩子,却反而在这两天好不容易才盼来一顿有肉可吃的大欢喜。母亲在这两天总会杀鸡宰鸭供奉家里的神明牌位,这即讨好了神明,也喂饱了孩子的胃。
我们当然也很期待春节过年,那是另一个值得开心的节日。家里每个孩子都分配得一件新衣。杂货店铺在大年除夕照旧是晚上十点后打烊,按规矩年初二才重新复业。但是,规矩看起来也是由人订立的,那些没庆祝农历新年的友族,总会在大年初一上到家门,央求营业让他们添购日常用品。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membershipFn.push(function(privilege) { if (!privilege.includes(\"premium_ads_flow\")) { let element = document.querySelector(\'#subscibe-text-promo-in-article\'); element.classList.remove(\'d-none\'); element.classList.add(\'d-flex\'); } });
杂货店铺这个营业传统,让日后在外工作的我,也习惯了在年除夕赶回乡过年时,直奔杂货店铺帮忙应付最后一刻办年货的人潮。我们会一直忙到在店铺里吃过晚饭后,才直接回家冲凉睡觉。
明日待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