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12日综合电)日本小林制药爆发红曲保健品导致肾脏功能损伤的丑闻,而产品中验出的有毒物质软毛青霉酸则疑似是在制造过程中不慎混入青霉菌造成,同时也让人质疑小林制药的工厂卫生管理是否有问题。
事实上,小林制药就曾经因为使用洒落在地上的材料制造红曲原料等过失遭到通报。对此,小林制药还坚称,“产间有消毒,并无健康疑虑。”
《读卖新闻》报导,小林制药红曲保健品影响范围持续扩大,尽管相关单位已在出问题的产品批次中验出有毒的天然化合物“软毛青霉酸”,但至今仍未证明两者间的因果关系。有专家分析,应该是在生产过程中混入青霉菌造成,而这也引起外界对于小林制药工厂卫生管理安全的忧虑。
小林制药指出,该公司用于红曲保健品的红曲原料全是由5至6名固定作业员经手制造,制造工程与使用的机器也相同,差别只在用于发酵用的红曲菌株不同。因此每一批制造结束后,都会清洁机器与产间。而被验出有软毛青霉酸的批次就是在2023年4月至10月间制造的红曲原料。

2次卫生管理疏失
生产问题批次产品的大阪工厂自1940年启用,由于设备老旧,2023年12月起停工,并将红曲原料等制造转往和歌山工厂。
尽管小林制药强调,每个月都会对员工进行1次以上的卫生管理教育,并且加派管理者定期现场巡逻,检查工厂卫生状态,但大阪工厂在事件爆发前,早就发生过至少2次的卫生管理疏失。
其中一起是在隔水保温原料时,原料槽外的温水不慎混入槽内。另一起案件则是在2023年4月,因为员工作业疏失,在搅拌材料时,忘记将机器的盖子盖上,导致33公斤的原料喷洒至产间的地面,随后员工将其中没有接触到地面与机器的11公斤原料取出,并加工成120公斤食品级原料,在同年5月底出货给6间厂商。
事后小林制药认为该方案有问题,同年6月1日宣布回收,并将119公斤的原料回收,其余1公斤留在自社使用。对此,小林制药仍强调,当初出货时已确认没有异物混杂在其中,品质没有问题,也获得厂商的体谅,且每一次都有消毒产间与机器,因此以食用标准而言没有健康危害。

文:《读卖新闻》、台湾ET Today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