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木利自传系列
第一章(1.02)
我有3位姐姐,2位哥哥和3位弟弟。他们都是父母的好帮手。他们帮忙栳叶种植的全程劳作。上百株栳叶经由大姐站在梯子上精挑细选后,我们几个兄弟姐妹都会抓紧一起叠串。栳叶从树上一片一片摘下后,每15片的栳叶就绑成一叠串,然后必须赶早在贩商开始营业时,发送到小镇的市集小摊贩卖。日复日循环不断。栳叶日产300串,每串有15片叶子,从采摘到绑串,程序简单但费时费力。栳叶市价波动大,天气好量产时300串或许只值3块钱马币,旱季时虽只日产百多串却可卖高达11块钱。
栳叶的劳活没有我太大的份儿。偶尔出现在栳叶园时,应该是我想方设法要从沉闷的杂货店开溜透透气的时候。父亲平时对我很严格,无论什么借口,他都不会允许我离开杂货店半步。
赶集时,大姐会到一公里内的市镇,将栳叶串及其他农作物鸡鸭蛋蔬菜等卖给市集的摊贩,换取我们一家11口每日三餐的基本开支。我庆幸有一位精打细算的持家大姐。她善良体贴,对弟妹疼爱有加。拿着有限的家用,她总是从市集选购大块头、足以饱腹的食材为一家人准备一日3餐。

二姐打点家人3餐
大姐心思细腻、动作灵敏,性格温柔,迟睡早起,每天起来后就为父亲准备早点和放好带着出门的扁担,责任心很重。她让我最佩服的是口操漂亮的乡土马来语,如果单听声音不见人,会让人错觉她是道地乡土马来女性。
二姐在大姐出嫁后接手打点一家人的一日3餐,她每天拿到一家11口伙食钱只有马币10令吉,但依然很有智慧的把持着一家人的柴米油盐。记忆中,那个时期每天早餐有耐饱的炒饭,中午就是稀饭配着杂货店铺一些滞销咸鱼、大葱和马铃薯。可惜,走笔迄今,她与二哥都离开我们了。
穷人孩子早当家。我大哥和三姐小学被逼辍学,将机会让给弟妹们,让我和弟弟可以顺利念完中学课程。可惜,我两位小弟弟没念完中学就出来社会工作。排行第七的大弟高中毕业后,原本一心想读大学,但是却把机会让了给我,他在工作有收入后,甚至买了一只手表让我去念书。
我是在台湾念大学时,风闻最年幼的弟弟决定放弃中学课程时,特地写了一封劝勉的长信让他坚持下去。可惜事与愿违,他没有听从我的意见。我给他的那一封信,原来他都一直保存着。表哥江坤发去世时,他收藏的那封信才曝光。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membershipFn.push(function(privilege) { if (!privilege.includes(\"premium_ads_flow\")) { let element = document.querySelector(\'#subscibe-text-promo-in-article\'); element.classList.remove(\'d-none\'); element.classList.add(\'d-flex\'); } });
童年时的某一天,家里突然出现两位新成员。他们是前来探亲的表兄弟。但是,大表哥在不久后选择重返大陆,留下一直跟我们生活的二表哥。二表哥留下后,一直也没回到中国,反而是我在退下职场后,带着兄弟姐们一起回到乡下寻根探亲。我们当时与大表哥久别重逢,他的样貌酷似二表哥。我们一见如故,海阔天空聊了不少当年的点滴。
我成长的年代里,没有现代亲子关系的奢侈。动荡的大时代里,家中柱梁的双亲,日以继夜的劳作换取一家老小的温饱才是主戏,更遑论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
父亲漂洋过海移居南洋后,与母亲并手抵足温饱了一家十一口,铭记一生的父子手足关系,靠的是一脉血缘心领神会的默契。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是在我成长中一步一脚印走过的经历里体会,不能言传。父亲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缺乏与子女或杂货店铺客户沟通的优势。我印象中的父亲从没绽放笑容,但是,我察觉当客户对他的骨肉赞扬有嘉时,他也会略微动容。
遗憾母亲未能回乡
我一辈子最深切感受父爱的当下,分别是在无法通过政府初级教育文凭考试、争取到槟城韩江中学继续学业,以及在513事件爆发时,他当机立断预售饲养中的家畜,保送我到台湾念大学的“生离死别”。
我的父母都是文盲。父亲经营杂货店铺生意,他连报纸都不会看,就只靠死记的几个汉字行走江湖。他最伟大的精神是承担起全部扛家的责任,确保家中没有败家子。他和母亲育有6男3女,有传统的重男轻女倾向。他特别疼我,我曾一再告知最大心愿是进大学在外找工作,但他一心期望我接过经营杂货店铺的棒子。
父亲每天的晚餐桌上都会有一小杯五加皮酒,那是他平日唯一的奢侈。父亲刻苦耐劳,壮硕健康,印象中不曾生什么大病。估计他偶尔闹头疼时,就是刚好面对资金周转不灵的时候。母亲则坚持节约持家之道,是孩子与爹之间的沟通桥梁,她毕生为丈夫孩子付出,是一位连生病后也不肯花钱去治病的传统中国女人。
我这辈子最遗憾的是母亲到老死时都没有回过中国乡下探亲。她是在我们兄弟准备安排她回乡探亲时突然病倒,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永远离开我们。我在她病倒前,曾经安排她和父亲到泰国曼谷探望亲人,那也是她第一次踏出国门。母亲节俭成性,她在病倒前一直都没向我们提起回乡探亲的事情。但是,我知道那一直都是她朝思暮想的最大遗愿。
(明日待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