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3日综合电)位处香港上环半山的“见山书店”周日(3月31日)结业,近200人下午到场送别。有来自台湾的读者赞赏“见山”的书种和活动多元,感慨在港经营书店艰难;亦有市民带同小朋友来送别书店,冀他们知道社会变迁。
中大政治与行政学系高级讲师蔡子强形容“见山”具“香港以往有的自由、多元气息”,书店结业前夕屡被投诉,认为这反映香港难重回多元空间。
店主陈莘尧说,待人潮散去后便会关门,对于结业的感受,仅称没有特别不舍。“见山”去年底宣布结业时称书店屡遭投诉,收到多个政府部门来信“检控”,对于决定结业的原因,她则不愿多谈。
于2018年开业、位于上环太平山街的“见山书店”周日结业,过百人潮周日下午到场送别,把握最后机会购买书籍,并拍照留念。来自台湾的胡太特意前来买书,她说以往到港旅居曾到访“见山”,称赞店内藏书种类和举办活动多元,“很多书在图书馆没有,令大家更珍惜这个机会”。

胡太表示,台湾有很多独立书店,获当地文化部支持,发展蓬勃,反观本港的独立书店缺乏政府支持,经营困难,“非常之不容易,很佩服他们”。对于“见山”结业,她说最重要是背后的精神,“香港一日到晚都失去很多事物,后会有期啦。有这样的精神,终有一日会再开”。
罗先生则专程带同10岁与7岁的女儿到场,称见证“一个时代的转变”,“她们未有感受,等她们有这个记忆,将来可以讲番,有这个地方,香港发生过什么事,他们都是经历过,有带他们来见证过。”他认为“见山”没法经营,反映独立书店被针对,与政府相反的意见难以存在。
蔡子强对于“见山”结业感到可惜,认为书店是让人“?气”的空间,“都不是搞游行示威,现在连一个买本书、见下面、倾下计的地方都没有了”。“见山”宣布结业前夕屡遭投诉,多次收到政府部门来信,蔡子强说,书店面对投诉自然引起外界揣测,质疑为何与官方论调存在落差,“是否真的可以放低过去继续行”,认为事件反映香港没有机会恢复多元并存空间。
中大政治与行政学系副教授周保松则表示,自“见山”开业已认识店主,有协助举办讲座。他说一直关心香港书店发展,称“见山”的经营经验十分宝贵,“做出版、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开创了很重要的文化实验,是之前的独立书店未试过。”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立法会前议员吴霭仪不时出席“见山”的活动,周日亦有到场。她说“见山”的价值在于建立一种感情,纵然在目前环境很多事也做不到,但仍然能一同追求文学、艺术是很珍贵。对于这样空间会否愈来愈少,她说“人是有创造能力,所以周日不是悲伤或者沉重的日子”。填词人周耀辉称,“见山”是“可以畀城市呼吸”的空间,对其结业感到不舍。不过他也相信香港具有生命力,“闩了一个,可能有另一个出现,我相信我们”。
文:香港明报
图:香港明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