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30日综合电)“宝林茶室”中毒事件引发关注,包含死者、住院病患共8人验出米酵菌酸,然而初步食材检验,包含宝林与其供应商,粿条、香兰叶、在来米粉等检体19件却是阴性,中毒来源仍成谜,整合医学专科医师姜冠宇却直呼“不意外”,因为米酵菌酸喜欢待在散装的成品里,单一食材当然验不出来。
姜冠宇在FB发文,“食材验出阴性,其实不意外耶”,因为米酵菌酸(或说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的椰毒病株和他的快乐兄弟姐妹们)本来就喜欢散装成品,“很‘养尊处优’的,单一食材怎么可能有呢,我们要避免用大肠杆菌的思维来看这件事”,因此怀疑是长久在室温的佐料。

姜冠宇进一步解释,米酵菌酸在学术上的名称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病株”,是“伯克-霍尔德-氏菌”的宗族的其一成员,是需要和兄弟姊妹一起行动打群架的细菌,没有兄弟姊妹一起长(共生),它产不出毒素,“就算兄弟姊妹一起长,环境没有摄氏25-35度也不会产毒”。

不过,姜冠宇指出,“这帮兄弟姐妹也没有很好养,要蔗糖、氨基酸、纤维素,所以散装的中华盘菜它(米酵菌酸)最爱,分好好的日本料理和欧美料理就不爱”。
姜冠宇强调,低温保存不产毒,在烹调后快速吃下,就会被胃酸消灭,“漏网之鱼也会被肠子的共生菌给消灭,他们这宗族没这么厉害,不产毒的米酵菌,根本没什么”,回温就快速做,不要放在厨房高湿高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