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28日综合电)台湾台北“宝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扩大,累积近20起身体不适通报,并且有两人死亡。周四两名死者(40岁男以及66岁男)已经解剖后,由于检验结果有重大发现,台湾卫福部在当日晚间8时30分召开记者会对外说明。卫福部次长王必胜表示,死者检体确定采样到“米酵菌酸”。
卫福部疾管署副署长曾淑慧表示,一共有18例相关个案,包含2例死亡、5例加护病房、1例一般病房以及10例返家休养。

王必胜说,此次记者会因为法医在解剖时发现,其中一个检体血液验出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是台湾首次检出这项毒素。至于米酵菌酸的标准品还没到,为何仍可以验出死者体内有米酵菌酸的问题,王必胜解释,台湾有医院还有该菌标准品,因此提供台大法医所检验。某位死者的检体有验出米酵菌酸,跟调查方向有很大关连,跟专家会议一致认同的方向吻合。
王必胜强调,检方已经开始侦办,未来会持续验检体,住院患者的检体也会验,就可以厘清问题为何,但并非最终结果,还需要检察官综合判断。
据美国国家卫生院(NIH)资料显示,米酵菌酸是由唐菖蒲伯克氏菌 (Burkholderia gladioli)产生的一种一种强烈的呼吸毒素,由发酵的谷物、椰子及食用菌等受唐菖浦伯克氏菌污染后产生,与过去印尼、中国涉及椰子和玉米产品的食源性疾病爆发有关。米酵菌酸的毒性强烈,无色无味,且在高温下稳定,即使经过烹煮也无法完全消除毒性。米酵菌酸毒素会破坏人体粒腺体能量,进而造成猛爆性多重器官衰竭,米酵菌酸主要影响肝脏、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呕吐、腹泻、尿滞留、腹痛、过度出汗等症状,只需1毫克即可致命。
文、图:台湾联合新闻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