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29日讯)短短一周内,关税局中区第二单位(雪州)成功破获4宗走私案件,起获总值2059万令吉的钢圈、酒精饮料及鼻烟。
当局起获的物品分别为价值约486万1700令吉的钢圈、2宗分别总值99万2720令吉和44万5500令吉的酒精饮料,及1429万7500令吉的鼻烟,这些数额包括物品价值和逃税额,都涉嫌不实申报。
关税局(中区)副总监诺蕾拉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时指出,其中涉及总额达1429万7500令吉的鼻烟走私案,也是该单位截至今年所起获的 “最大宗”鼻烟案件。
“关税局中区第二单位于本月18日,在巴生北港检查1个货柜,发现内藏没获得合法进口准证的1万7500公斤鼻烟。”
“不法之徒将该批货物虚报为“二手衣服”,企图瞒天过海。”

她补充说,该局援引1967年关税法令第135(1)(a)条文(进口未缴税物品或违禁品)展开调查。
“一旦罪成,被告可被罚款不少于物品价格的10倍或5万令吉(视何者为高),以及不超过物品价格的20倍或50万令吉(视何者为高),或监禁6个月但不超过5年,或两者兼施。”
酒精假报是雨伞
诺莱拉指出,2宗酒精饮料逃税案涉嫌不实申报,不法者谎称是“麦芽制啤酒和机械类”,及“其他雨伞及阳伞”。
她说,执法团队先于本月13日在巴生西港码头,发现一个藏有逃税酒精饮料的货柜。
“这批酒精饮料共2万7468公升,价值为13万7340令吉,逃税额达85万5380令吉。不法之徒虚报这批货物是‘麦芽制啤酒和机械类’。”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membershipFn.push(function(privilege) { if (!privilege.includes(\"premium_ads_flow\")) { let element = document.querySelector(\'#subscibe-text-promo-in-article\'); element.classList.remove(\'d-none\'); element.classList.add(\'d-flex\'); } });
她说,随后执法团队于本月18日,突击检查巴生西港的自由贸易区,又发现一批没进口准证的酒精饮料,被虚报是“其他雨伞及阳伞”。
“这批酒精饮料共2万3760公升,价值11万8800令吉,逃税额是32万6700令吉。”
她说,这两起案都是在1967年135(1)(a)条文下,开档调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