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2日综合电)中国河北邯郸初中少年行凶后埋尸骇人,中国最高检察长应勇表示,未成年无故杀人致使被害人身亡,符合追诉(起诉及起诉后的审理、执行)条件者应依法究责,并说零容忍未成年人犯罪。
应勇于20至21日,率最高检察调研组到宁夏固原、银川视查。
针对近期爆发的骇人听闻河北邯郸初中生杀人埋尸案,应勇指出,要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坚持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
他说,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对未成年人故意杀人或故意伤人致死等严重犯罪,符合核准追诉条件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应勇还说,要积极协调推动专门学校建设,健全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机制,加大教育矫正力度,携手各方坚决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好发趋势。
河北省邯郸市未成年杀人埋尸案发生于本月10日,3个初中生涉嫌设害13岁的死者王子耀,他的面部被硬物打得面目全非,尸体埋在蔬菜大棚里。
王子耀及3个罪嫌都不满14岁,都是父母不在身边的农村留守儿童,凶嫌犯案后没异样,回家照常玩游戏,隔天继续如常上学。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苏明月表示,由于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如果构成重罪且情节极其恶劣,最高可被判处无期徒刑,关押至未成年人管教所(相当于未成年人监狱)服刑。
邯郸遇害少年曾被霸凌
官媒批校方和事佬心态
河北邯郸初中生被3个同侪残杀埋尸震惊各方,因被害人生前在校曾遭凶嫌霸凌,中国官媒《央视》批校方,把打闹视为非霸凌的和事佬心态,辜负办教育立德树人的使命。
央视网评公众号周四发表文章指出,梳理近年来见诸媒体的校园霸凌案件,很遗憾相当比例的学校在“裁判”时表现是不合格的,有时甚至是令人悲愤的,担不起“立德树人”的使命。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文章说,尤其不少学校习惯性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总是寄望在学校“内部消化”,最为公众和舆论诟病,但事实上,众多校园霸凌行为、事件甚至案件,学校循着强迫“内部消化”思维是消化不了的。
文章指出,“家丑不可外扬”这样陈旧的观念该转变,“霸凌不存在,就是孩子间打闹”这样的老思维该革新,学校管得了,就要严管厚爱;学校管不了,那就该用法律维护学生的权益、维护学校的名誉。
文章说,凡涉及校园霸凌的问题,学校身为第一责任人,有责任有义务也有条件展现更大作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