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的居銮华社领袖、大埔籍贯的姚森良,每年必定出席《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和《世界客属公祭客家母亲河.汀江大典》,见证了马中之间的深厚感情,更看到了中国的巨大变化。
1995年,姚森良在中国发展事业的弟弟姚美良(已故)推动中国客家祖地福建宁化石壁和长汀公祭客家母亲河祭祖活动,身为大马和居銮客家组织重要领导的姚森良全力配合,组团参与,至今这两项活动已属于世界性活动。
除了疫情停顿了3年,姚氏连续25年从未间断参与活动,更被大会颁予祭祖先导敬宗楷模奖。

他回忆说,当年从吉隆坡乘飞机到福建厦门,再坐巴士到宁化县,要数个小时,道路难走,旁边有山谷,很危险,住宿条件亦不太好、商业亦不蓬勃。
他说,每年都去,看到很大改变,从黄泥路、石子路、洋灰路、柏油路,道路好走了,路程也短了,现在当地有楼房,酒店条件也不错了,宁化和长汀有了很大改变。
他披露,除了举办祭祖活动,海外客家人也捐款做建设,带动了小城镇的发展。
他说,祭祖活动已成为世界性活动,而这两个地方历史古镇改变很多,政府也进行建设,如今交通方便,商业比以前发达,亦有游客到访,旅游业也发展起来。
除了客家祭祖活动,姚氏亦参与清明节黄帝陵祭祖活动,在1995年也和居銮中华工商总会(现称为居銮中华总商会)前往中国北京进行工商业经济考察,探讨商机。

90年代到中国很严格
姚氏于1990年首次到中国,当时是去参加广州交易会,记得当时很严格,签证在广州落地,就不能离开广州到其他省份,行动受到限制。
他说,下塌酒店只限外宾,除了酒店的员工,当地人民不可以进入和居住,但是他们可以带当地亲人到酒店见面和用餐。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membershipFn.push(function(privilege) { if (!privilege.includes(\"premium_ads_flow\")) { let element = document.querySelector(\'#subscibe-text-promo-in-article\'); element.classList.remove(\'d-none\'); element.classList.add(\'d-flex\'); } });
他说,家乡是在大埔银江,当年道路不好走,家乡亲人要搭十多个小时的巴士才到广州见面相聚,后期交通改善,开车只要数个小时,亦可搭乘火车,方便多了。
“早年有堂兄弟在大埔家乡,如今很多年轻一代都搬离大埔到广州、深圳等,但是都有保持联系,每年回去参与祭祖活动时,就会见面,而去年则回到大埔家乡祠堂拜祭。”

冀马中关系持续友好
姚森良认为现在的马中关系是历史以来最好的时后,团结政府提升和加强与中国的关系。
他说,明朝郑和下西洋,两国就建立感情,一直延续下去,马中关系是切不断的,我国有不少华裔长辈是从中国来,有很多华裔家庭还有亲人在中国,感情依然在,有很多大马人到中国发展、找商机,到中国留学的人也很多。
他说,中国富强后,有感觉到巫裔思想改变,让子女接受华文教育,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而且他相信极端的巫裔不多。
他希望马中保持良好关系,带动大马,华人成为民间外交,和中国加强联系,祭祖活动就是民间交流,而在马中文化经济交流上,华人一直都是马中两国的桥梁。

两国民间来往更密切
从事布庄生意的姚森良说,除了政府来往,民间的来往更密切,如生意来往,早年他就常到广州办货,订购布匹回来销售,而在居銮商会和客家公会任领导期间,都和当地的组织来往和互访。
他说,早年海外华人都不看好中国,认为中国贫穷落后,人口多、民族多,要改变,很难,而那时有很多中国人民有想要离开中国。
“但如今中国富强,很多方面表现都很出色,让世界对中国改观。”
他认为马中的关系明天会更好,也希望大马华人珍惜来之不易的马中之情,和政府合作把国家搞得更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