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1日讯)义顺社区举办临终艺术展,展示8位年长妇女如何探索与反思死亡课题,当中一名八旬独居前补习教师,出生在战乱时代而看淡生死,趁记忆尚存时已为自己准备好后事,一点也不避忌。
这场为期12天的临终艺术展“潮”(tides)的展出地点,在义顺72街大牌765座组屋(也称765义顺养生村)底层,已在昨天结束。这是非营利艺术社区发展机构ArtsWok Collaborative“两面之间”的项目之一。
有8名年长女性加入其中,共同创作。其中一名参与者是独居年长者高冬青(82岁,退休补习教师);她表示自己早已规划好“人生大事”,自2015年起就在邱德拔医院医生的协助下,完成预先护理计划(Advance CarePlanning),后来又陆续为自己买好骨灰位,以及三天两夜的葬礼配套。
“我因迟婚膝下无子女,丈夫去世后我便开始独居至今。我这么做,是希望趁着自己还有记忆时,将临终手续都操办好,无需麻烦旁人。”
高冬青出生于新加坡的日治时期。她忆述:“外婆说,日军轰炸新加坡时,妈妈跟随所有人往武吉知马一带的森林逃难,她逃到了一棵树下生下了我。当时逃难时带着碗碟,大人便将碗碟敲碎隔断脐带与胎盘,我就在战火中出生了。然而,高中毕业后即失业,至此之后我便开始教补习,直到退休。”

享受独居生活
2004年,高冬青因5条血管阻塞而进行了心脏绕道手术,后来又因并发症导致胆结石与胃血瘤而数次进出医院。正因如此,经历过人生风浪的她已然看淡生死,享受独居生活,空闲时在养生村教年长者汉语拼音与锻炼,保持身心活跃。
高冬青和另两名参与者沈姵吟与谢艳芳,合力创作短片《悠游自在》。从编剧到参与演出,她们以各自的经历为出发点,探讨如何克服对水的恐惧,晚年学会游泳,以及关于生死的反思。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