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0日讯)公益金今日移交391万令吉给大马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作为为期两年的华中聘请华文临教津贴用途。
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说,这笔捐款每年大约可以聘请66到67位华中华文临教。
他今日出席移交仪式后说,教育部前副部长林慧英去年在任时就已与公益金洽谈上述捐款事宜,而他今年初也有与公益金主席及永久信讬委员丹斯里蔡傌友讨论并敲定此事。
“教育部十分感激公益金给予华中的帮助。”
黄家和承诺,教育部会通过内部努力及外部与各组织配合,继续推动华中和华小的发展。
“在华文教育这方面,我们要里应外合,里面我们从教育部的政策、方向和细节着手,在外我们就跟华教和各组织合作,把华文教育做起来。”

另一方面,黄家和也透露,随着教育部今年将教师学士课程(PISMP)的华小组名额从600名提升至784名,他上周已与部门官员和师训学院磋商,接下来每个月会跟进申请进展,确保最大程度填满华小组的名额。
针对师训学院招生名额未能填满的问题,如华小组去年600个名额只招收到525名,黄家和认为,教育部应该举办更多的宣导工作,把招生消息和教育需求传达给社会。
出席者还有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主席郭金棠和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中学校长理事会主席林汶珊。
冀教育部解决华文师资不足
蔡傌友希望教育部,设法解决华文师资不足的问题。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membershipFn.push(function(privilege) { if (!privilege.includes(\"premium_ads_flow\")) { let element = document.querySelector(\'#subscibe-text-promo-in-article\'); element.classList.remove(\'d-none\'); element.classList.add(\'d-flex\'); } });
他说,华文老师短缺有多种原因,包括年长老师已达退休年龄或提前退休,和老师退休后无意续聘继续执教。
他指出,报考大马教育文凭华文科目的学生减少,连带造成新培训师资的逐年递减。
“此外,年轻一辈对申请老师提不起兴趣,或被邻国所聘请了。”
他强调,华文师资不足是个老问题,若现在还不用心去解决,未来华文教育恐会面对断层危机。
另一方面,蔡傌友也提到,国内有很多华小面对微型化的问题,建议教育部重新评估,以善用资源发展华小。
“我是希望教育部能够带领我们华小的领导找出一个方法出来,因为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很久。”
对此黄家和回应时透露,教育部与董总将在5月举行为期一天的研讨营,讨论各项华教议题,包括微型华小的发展问题。
745所学校受惠
雪隆所得捐款最多
从2011年7月8日至2023年12月31日,公益金共承诺捐赠1亿3106万8810令吉,共计745所学校受惠。
他周三(20日)推介公益金捐款简报时说,尽管公益金成立了12年,但只有9年有真正运作,另外3年因为新冠疫情停摆。
他说,上述捐款承诺中,华校占约1亿523万4491令吉(80.3%)、淡米尔学校占1466万7149令吉(11.2%)、教会学校占893万9391令吉(6.8%) 、国民学校占191万2779令吉(1.5%),以及奖学金占31万5000令吉(0.2%)。
在华校方面,共有529间华小受惠,总捐款额为7846万8583令吉;此外,有9间独中获得1309万5240令吉捐款。
“全国有82间华中,我们都有捐款,涉及款额达1367万668令吉。”
蔡傌友说,若按州属细分,雪兰莪和吉隆坡所得捐款最多,各占24.1%和21.9%,而这主要与雪隆地区学生人数较多有关。
华文临教津贴发放事宜
仍待进一步讨论
林汶珊指出,华中华文临教津贴的发放事宜,仍有待进一步讨论才能拍板。
“我们接下来会讨论是以日薪还是月薪制,以及不同学历的薪酬;我们是有初稿了,但是还没有拟定,所以没有公布。”
她说,根据该会2023年底收集的资料,发现2024年开学时会面对约70名教师空缺,而截至目前,已有上百人有意申请当临教。
她透露,在各华中校长鉴定申请者资格和面试后,华中校长理事会会与教育部副部长办公室和公益金进行三方整合,届时公益金每月将直接下放薪资到临教户头。
文章评论